| 网站首页 | 附中资讯 | 信息技术 | 英语听力 | 
您现在的位置: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 附中资讯 >> 教师园地 >> 教师文集 >> 正文
无 言 的 教 育
——浅谈新世纪教师人格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作者:熊俪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181    更新时间:2006/4/24 9:48:36
“人格”从伦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指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资格。所谓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养成的特殊的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中的认识、意志和心理特征中的兴趣、爱好、动机、态度、价值观念、气质、性格、能力等,是一种职业化的个性心理,优秀的教师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只有在道德行为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对教师人格的综合概括。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正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教师及师资培养中所指出的“无论有什么样的规程和教学大纲,无论学校设有什么样的机构,不管有考虑多么周密的方法,也不能代替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教育劳动是培养、塑造新生一代的神圣职业,所以各个时代和各个阶级总是对教师人格的水准提出很高的要求。人类教育实践的历史也证明,历代的教师人格总处在当时社会人格的较高水准上,对社会道德的传播和发展起着示范的作用。当今世界是一个开发性的世界,当今的教育也是开发性的教育。教育劳动的开发性决定了教师的道德状态不仅影响和作用于学生,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教师是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教育改革开发的深入,教师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多,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举止也将会越来越多地通过学生作用于家庭和社会。因此教师的状态不仅要受到学生的评价,还要受到社会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有更高的人格水准,不仅在学生中,还在社会上堪作人范。
    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这是教师人格的道德意义。因为,对于从事其它职业劳动者,对其个人心理中诸多方面的素养并没有十分明显的道德意义的要求。而对于教师则不同,他所从事的工作对象,是思维敏捷,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因而,教师品格中的大公无私、信用诚实、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平易近人等诸方面是决定教师人格影响力的根本因素。人的外表不一定无暇,但心灵可以纯洁,人可以没有巨大的财富,但不可以没有教养。为人师者,不仅要以自己的知识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还要有高风亮节,集正气于一身,以身立教。以高尚的师德情操、无暇的师表形象去影响学生。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易使学生对其产生一种敬爱感,给学生带来的是积极的影响。反之,教师不注意人格品行的修养,看问题片面,总是持一种否定和批评的态度,惟我独尊、专横、言行不一等,学生会产生疏远感。久而久之,对学生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负面效应。其教者的人格影响力大大降低,失去了凝聚力、感召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具有较强事业心的教师,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观念为学生师表,以对业务的严谨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师表,以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师表,既教书又育人,以自己的模范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这种无言的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教育的特殊方式。
    教师所具备的独特人格已成为教育的重要因素和重要手段。其在价值取向,人生目标,行为趋势方面的完善程度也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人生目标。 现代社会让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其中之一表现在对教师的外在要求与教师的内心欲望的冲突。这一压力在现代社会中对教师的逼迫性最大。卢梭曾经这样说过:“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至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 是不配这些职业的,……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我国古代的《吕氏春秋》也曾这样说:“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师形象应当是无私奉献的,不追求物质利益乃是教师崇高伟大的体现。但是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讲求市场经济和个人自我实现的阶段,人们的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很多教师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大潮的诱惑以及自己生活得较为贫困不免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一方面留恋教育岗位给自己带来的自我实现的荣誉感,另一方面跃跃欲试希望通过“下海”等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这种压力常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这是现代社会给教师的最令教师心理不平衡的压力。现代社会的教师还必须面对其他的一些压力,诸如升学率、教师评价、职务评定等。这些压力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使有些心理素质不够好的教师望而却步。并且,为了缓和压力,某些教师可能会采取得过且过的懒惰态度, “混沌”度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这一职业是“良心”的职业。但是从积极的方面讲,这些压力使更多的教师看重这一职业巨大的社会价值,以及在实现社会教育价值的同时体现出来的个人自我价值的。“人不一定伟大,但可以崇高。”“人不一定能创造辉煌,但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往往是一个人从业的根本的愿望,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才是一个真正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心态,而这些在无形中就给学生展示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注重上述品格因素的影响时,还应重视知识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希望教师是“学者”。所谓学者,则不是懂一门专业或专业相关知识就行了,而是既精通专业,又有教育科学知识,还具有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的指引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知识是教育者的宝贵财富,广博的知识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它会使学生自然的产生信任、依赖感,从而增加教师人格的影响力。记得我辅导的一位实习生,竟然弄不清think of 与think about的不同,在上课时吱吱唔唔无法向学生讲解清楚。试想,学生会对这样一位连专业知识都很欠缺的教师产生信赖感吗?
    同时,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还应该是“爱”的播洒者。自古以来,人们始终强调教师应当爱护学生,认为学生只有“尊其师”才能“传其道”,事实也是如此。这种爱不但促使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要理解学生的个性,真诚的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而且这种爱应当还体现在教学以外的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情感因素是一种心理因素,是学生心理活动的晴雨表,其变化和表现是复杂多样的。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社会环境的熏陶,他们大多数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特别是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 因此教育者要注意保护增力情绪。很多学生就曾这样对我说:“我不喜欢这个老师,我不学他教的课。” 这句话我们听起来可能觉得很幼稚、很可笑,可他们就是这样认为的。。因而在施教过程中,情感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尽管我们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个体,我们的教育方法也随之会有各种不同的变化,但有一点是相同不变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是不变的。 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情感真挚,心地相融,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良好的感情,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其人格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综上所述,教师的人格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格影响另一种人格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因该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人格。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只有健全人格的教师,才能对学生产生持、深远的影响,发挥出无穷的教育力量。教师不仅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还要有开拓进取、创新、竞争以及法律意识;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还要有胸怀世界的国际意识;不仅要有较高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无愧于我们的职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